清晨,在利通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实验室里,工作人员史珊珊正专注调试着新购置的气相色谱仪。她逐项核对分流比、柱箱升温程序、进样口温度和载气流速,在程序中快速输入参数,随着全自动顶空进样系统的运行,检测工作站界面实时显示出各有机物的色谱峰形图。
“这台设备的引入,对有机污染物、农药残留等检测效率提升300%,单批次样本分析时间缩短至传统设备的1/5,使未知有机化合物鉴定准确率突破99%,更突破了痕量有毒化合物分离的技术瓶颈。”史珊珊说。这套集智能化、高通量、高精度于一体的检测体系,标志着疾控实验室正式迈入痕量分析新时代。
2024年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利通区疾控中心加快推进实验室能力建设,完善公共卫生防控体系,持续推动疾控体系改革,力求在每一个细节中筑牢防疫屏障。
在实验室检测能力建设方面,利通区疾控中心不断优化检验检测基础设施,完成了理化、微生物、PCR实验室的功能升级改造,购置了63台先进检测设备,建成了万级洁净室、细菌鉴定间及病原微生物实验区域,并招聘6名专业技术人员,进一步强化了检验队伍力量。
“从基础设施的优化到先进设备的引入,再到专业人才队伍的扩充,不仅增强了我们应对日常疾病监测的能力,更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和智力保障,使相关工作能够做到快速响应、精准施策。”利通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莫甜表示。
数字化改革也成为利通区疾控中心的重要突破口。2024年,利通区数字化预防接种服务中心正式投入运行,通过引入智能取号机、登记系统等设施,接种实现了从预约、预检、登记、收费到接种、留观的全流程智慧化管理,极大改善了以往接种排队时间长、秩序混乱的问题。
“现在智能系统就像给流程装上了导航仪,家长们手机预约、扫码建档、电子叫号一气呵成,带娃打疫苗终于不用上演‘抢车位’的戏码了。”接种护士冯雪说。中心已能提供乙肝、流感等26种非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服务,进一步提升了接种的效率和安全性。
在推动医疗改革的过程中,利通区疾控中心还积极探索人畜共患病一体化防控新模式。中心与中国农业大学达成战略合作,建立了“人畜共患病一体化防控示范基地”,并成立教授工作站。双方联合开展监测与研究,全年共采集了314份人群样本和1200份牛羊样本,重点针对布病、结核等人畜共患病进行科学分析与数据监测。
这项工作强化了利通区对人畜共患病的早期预警和防控能力,也为推动更科学、高效的防控机制提供了支撑。利通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马国柱介绍说:“我们不仅在实验室内检测数据,更深入牧区、农场进行样本采集,确保每一项数据都精准有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动防控措施落地见效。”
在加强基层疾控力量建设方面,利通区疾控中心持续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2025年初,围绕春季学校重点传染病防控、入学入托接种证查验、百白破疫苗及白破疫苗免疫程序调整等核心内容,中心组织了多场专业培训,全面提升基层卫生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实操水平,确保防控措施更加规范高效。不仅加深了参训人员对疾病防控的理解,也为基层接种管理提供了科学指导,切实提升了日常防控能力。
预防始终是保障健康、降低疾病发生风险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2025年,利通区将继续扎根实际,多管齐下,持续强化实验室检验检测能力,为疾病诊断与监测提供精准数据;深度推进疾控监督融合,确保各项防控措施扎实落地;积极创新健康教育形式,全方位提升公众健康素养,为守护人民健康构筑坚固防线。(王欣惠)